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建设是有效降低地震损失的“压力阀”,也是减灾备灾过程中应抓住的“牛鼻子”。为推动我国建成供需匹配、便捷智能的综合性防震减灾服务体系,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建设是有效降低地震损失的“压力阀”,也是减灾备灾过程中应抓住的“牛鼻子”。为推动我国建成供需匹配、便捷智能的综合性防震减灾服务体系,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2023年11月2-3日,我院《平战结合视域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新时代我国防震减灾高质量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两个课题组,前往陕西省地震预警中心、西安市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就地震预警、灾害信息、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
(课题组与陕西省地震预警中心进行交流)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陕西省和西安市在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现状、创新成果、堵点痛点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首先,当前陕西省和西安市的防震减灾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并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发挥当地高校密集、文物古迹丰富、旅游业发达等优势,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设计和创新。例如,西安市正在建设全国首个重点文物及旅游景区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并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终端的安装、普及和技术培训。其次,除了经费紧张、人员不足、权责不清等问题外,社会公众对地震公共服务了解不够、认可度不高、抵触排斥等现象也成为制约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痛点。最后,双方就“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提出应在业务技术层面做到准确、快速、稳定;在政府层面做好日常管理和引导工作;在社会公众层面提高认知程度,尤其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和媒体应积极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共同推进我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与西安市地震监测预警中心进行交流)
(课题组与西安市地震监测预警中心进行交流)
此次调研座谈活动让两个课题组收获颇丰。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入实践,探讨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路径,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构建“防震减灾+”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地震安全服务保障。